七十余載櫛風沐雨,篳路藍縷;三十年載砥礪奮進,開疆拓土。建成于1945年的瀘州機場,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,于1990年改建為瀘州藍田機場,開啟了瀘州民航事業從艱苦創業到迎來輝煌的征程。
1998年,瀘州藍田機場擴建并開通中遠程航班,并于2016年通航18個城市,旅客吞吐量達98.5萬人次;2018年9月,藍田機場轉場云龍,蝶變之旅正式開啟。2021年11月30日,瀘州云龍機場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萬,僅用3年時間就取得歷史性的突破,瀘州機場也從此邁入全國中型機場“俱樂部”。
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層之臺,起于累土。旅客吞吐量大幅上揚之際,瀘州機場運輸生產、安全服務、經營管理等各項指標同樣一路飄紅。在到處這片洋溢著酒香的土地上,瀘州機場人戮力前行,在中國民航版圖上書寫出濃墨重彩的一筆。
屢創奇跡的“瀘州機場”
上世紀三十年代,由于抗戰需要,瀘州開始籌建機場。1945年,作為駝峰航線重要節點機場的瀘州藍田機場建成。
1990年4月,瀘州藍田機場正式改建為軍民兩用機場,并開通瀘州至成都航線。四川航空運七型飛機首飛酒城,瀘州民航事業從此起步。
作為云龍機場前身,藍田機場是西南地區小型機場的代表。跑道長度僅1800米,沒有助航燈光系統,只能起降小型飛機;航站樓被乘客戲稱“就像一個縣城的汽車站”;航管塔臺設施只能滿足日常工作需求。由于沒有空調,管制員身處其中,感受到的是盛夏揮汗如雨、寒冬如墜冰窟的水深火熱。但是,就在這樣環境簡陋、條件艱苦的情況下,藍田機場相繼開通了重慶、貴陽、昆明航線。
1998年11月,藍田機場再次進行擴建和改造,軟硬件設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,隨后開通瀘州至廣州、瀘州至北京等直達中遠程航線,發展的步伐得以邁開。直到2016年,藍田機場通航城市達到18個,旅客吞吐量也突破98.5萬人次。
隨著經濟社會發展,瀘州在川渝滇黔結合部中心城市的地位愈發凸顯,打造一座現代化區域性樞紐機場勢在必行。
2008年,云龍機場項目前期工作正式啟動;2012年5月,項目獲國務院、中央軍委立項批復。在當時,瀘州機場前期推進速度創下了全國全軍同類項目最快記錄,并因大量開創性工作成效顯著,被總參、空軍及國家發展改革委譽為“瀘州模式”。
機場建設被提上日程。在項目可研報批階段,經過多方爭取,落實中央補貼資金8.09億元,是瀘州建市以來爭取中央補助資金最多的單個項目。2017年瀘州藍田機場正式停航,同年6月,云龍機場全面開工建設,西部戰區空軍和瀘州市將機場遷建作為“一號工程”快速推進。
2018年8月,新建云龍機場基本具備運行條件,在各級各部門積極配合下,實現了6天內完成竣工驗收和行業驗收、1天內拿到機場使用許可證、7天內完成轉場并實現正式通航的“瀘州奇跡”。
瀘州云龍機場從開工到開航只用15個月時間,創下全國民航機場建設及開航最快的“瀘州速度”,所有硬件條件在全國同類機場中名列前茅。
魅力四射的“樞紐機場”
2018年,注定是瀘州機場建設和民航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。
9月10日,由多彩貴州航空執飛的瀘州至石家莊航班一飛沖天,標志著歷經15個月建成的云龍機場正式啟用。自此,定位于“立足瀘州,服務川南,兼顧渝西黔北滇東”的瀘州機場全面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。僅用3個月時間,開通運營航線數和周航班量均超過藍田機場最高水平。
2019年,云龍機場通航城市已達37個,旅客吞吐量186萬人全國排名第78位;2020年通航城市45個,旅客吞吐量162萬人次,全國排名第63位,躋身西南地區52個機場前10,基本實現立足瀘州,輻射川南、兼顧黔北、渝西、滇東地區的發展目標。
近年來,瀘州云龍機場著重加強與京津冀地區、長三角城市群、粵港澳大灣區、省會城市、旅游熱點城市的空中互聯互通。同時,積極配合爭創航空口岸,全力爭取國際(地區)航線的早日開通。著力建設異地城市候機廳、開通機場直通車,地空聯運、無縫銜接打造地面通達性,方便區域群眾乘機出行。
除了通航城市在不斷拓展,輻射區域也不斷擴張,瀘州機場在安全服務方面同樣可圈可點。
2020年,瀘州機場榮獲民航系統全國“安全生產月”活動先進單位(全國僅29個),連續兩年榮獲民航四川地區運輸綜合管理先進單位等稱號,綜合安全保障能力位居西南地區中小機場前列。到2021年,瀘州機場(含藍田、云龍)實現連續31年安全運行無事故發生的目標。
作為酒城瀘州對外的空中門戶,瀘州機場始終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己任,踐行真情服務理念。先后為中國酒業博覽會、剛果維和官兵返瀘、企業復工復產、恒力集團入駐等重大活動提供高質量航班服務,促進瀘州空港產城融合發展。
2021年,瀘州云龍機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,航空業務實現新的跨越,通航點已達50個;11月30日,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萬大關,正式邁入全國民航中型機場行列。
追求卓越的“未來機場”
瀘州,作為長江經濟帶、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、西部陸海新通道上的節點城市,集多重國家戰略機遇于一體,瀘州機場面臨新的發展優勢和機遇。
在11月22日舉行的瀘州市第九次黨代會上,“交通”再成熱詞,圍繞實施“一體兩翼”特色發展戰略,瀘州機場被賦予了新的歷史使命:實施云龍機場擴建工程,穩步拓展國內航線,爭創航空開放口岸,打造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航空運輸中心。
站在“兩個一百年”交匯的關鍵節點,瀘州機場已明確未來發展定位:按照建設“平安、綠色、智慧、人文”機場的要求,圍繞機場集團公司提出的“一二三四”總體發展思路,在確保航空持續安全的前提下,全力實現高質量發展。
“十四五”期間,瀘州機場將成功打造一個現代化國際性區域航空樞紐;爭創民航西南地區中小機場安全發展服務、西部戰區范圍軍民合用機場共建共用共管兩個典范;完善安全風險防控、市場經營發展、現代企業治理三個體系;強化黨建和企業文化、高素質人才隊伍、“三基”建設和作風、良好制度和機制四個保證。
預計至2025年,瀘州機場力爭通航城市達到60個,年旅客吞吐量達450萬人次,基本建成現代化區域航空樞紐。中遠期規劃國內、國際通航城市80個,建成年旅客吞吐量超1000萬人次的大型現代化國際機場!
無論是老機場的轉型,新機場的發展,還是時至今日200萬人的重大突破,瀘州機場這些“大動作”的實施并非一蹴而就。既得益于國家民航局、西南民航局和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,也得益于瀘州機場集團上下一心的艱辛努力。
發展的道路布滿荊棘,瀘州機場需拿出“浩渺行無極,揚帆但信風”的勇氣,一往無前,矢志奮斗,努力實現瀘州航空事業的新跨越,為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。